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做权威认证,如若验证其真实性,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。

首页 > 历史 > 风云人物 / 正文

历史上曹氏为何会成为皇后?她为何会差点被废?

游戏王 2021-08-04 风云人物 评论

  对曹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
  北宋历史剧《清平乐》持续热播,宋仁宗在宰相吕夷简的帮助下,终于如愿以偿地废除了元配郭皇后。然而,后宫不可无主,宋仁宗续娶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曹氏为皇后,即曹皇后。

  剧中,曹皇后闺名叫丹姝,乃是大臣们给宋仁宗一致推荐的。在历史上,曹皇后并非大臣所推荐,而是宋仁宗的养母杨太后(剧中没有这个人物)所选。宋仁宗一共有三位母亲,除嫡母刘娥、生母李氏以外,还有一位养母,在后宫中和刘娥关系较好,刘娥去世前,嘱咐尊杨太妃为太后,宋仁宗不敢违拗。杨太后最终帮宋仁宗选了曹氏当皇后。

image.png 

  至于曹皇后的闺名叫什么,史料则没有记载,丹姝这个名字,应是剧中杜撰。

  为什么要选曹氏为皇后呢,理由有三点:

  (一)出身名门。曹彬乃开国名将,曹家是王侯之家,但曹彬去世后,曹家在朝中并无依仗,符合选后标准。

  (二)品德高贵,曹氏曾被祖父曹彬许配给李家,因为李家相公一心修道,曹氏的父母曾想悔婚,不过曹氏本人宁愿委屈自己,也不想让祖父失信。

  (三)相貌丑陋,曹氏出嫁后,其夫君李植一见面就逃走,外人认为新娘相貌丑陋。而杨太后认为,“貌丑不至惑君”,所以选中了曹氏。

  就这样,曹氏正式入宫,成为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。曹氏并不是宋仁宗所选,而是杨太后所逼,所以宋仁宗和曹皇后的关系一直非常一般。而曹皇后知道皇帝不喜欢自己,一方面她出自名门,自身修养极高,另一方面有了前任郭皇后的前车之鉴,曹皇后便恪守中宫之道,待人宽容,办事得体,不管宫内还是宫外,皆赞她贤良淑德,母仪天下。

  尽管曹皇后凡事小心谨慎,但还是差一点被宋仁宗废掉。庆历八年,宫中有侍卫作乱,曹皇后和宦官张茂则合力拒贼。曹皇后料到贼人接下来会放火,于是赶紧派宫女先取水准备。在黑夜中,曹皇后剪掉宫女们的头发,说明日凭头发论功行赏。宫女太监们因此深受鼓舞,全力灭火,最终得以平息。《宋史·曹皇后传》云:

  后度贼必纵火,阴遣人挈水踵其后,果举炬焚帘,水随灭之。是夕,所遣宦侍,后皆亲剪其发,谕之曰:"明日行赏,用是为验。"故争尽死力,贼即禽灭。

image.png

  正是因为曹皇后调度有方,料事如神,事后,宋仁宗竟然怀疑是曹皇后故意安排这场动乱,目的是为了显示她处置事情的能力。宋仁宗最后要废掉皇后,不过因为宋仁宗没有拿出证据,而大臣们又反对废后,所以这次废后没有成功。

  在后宫中,宋仁宗真正所爱之人是张贵妃,张贵妃仗着皇帝宠爱,经常顶撞曹皇后,但曹皇后却屡屡忍让,从不愿将事态闹大。张贵妃死后,宋仁宗悲痛欲绝,竟然要追封张贵妃为皇后。当时后宫之主是曹皇后,宋仁宗又追封一个皇后,这简直不成体统,大臣们集体劝谏,但宋仁宗却坚持要给心爱的女人一个皇后名分,曹皇后面对此事,也不计较。这让大臣们更加佩服曹皇后,称她是后宫中的典范。

  殊不知,曹皇后“后宫典范”的称号背后,其实是万般隐忍和苦楚,她和宋仁宗的婚姻是悲剧的,宋仁宗不爱她,但她只能兢兢业业尽自己的皇后本分。在那样的时代,只要曹皇后不犯错,宋仁宗就不能废后。越是这样,曹皇后则更隐忍,一步也不踏错,她得不到皇帝的宠爱,至少保住了中宫之位和家族的荣耀。

  曹皇后在中宫之位上坐了28年,直到宋仁宗去世,曹皇后被宋英宗尊为皇太后,四年后,宋英宗去世,曹皇后被宋神宗尊为太皇太后。宋神宗对自己的祖母曹太皇太后非常尊敬,经常带曹氏出宫游乐,哄她。

  宋神宗是宋朝历史上的“变法皇帝”,熙宁二年,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,开始主导熙宁新法,即“王安石变法”。而曹太皇太后属于保守派,对新法持反对态度。

  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虽好,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一些官员太过激进,激起了许多矛盾,很多保守派官员纷纷出面反对,曹皇后私下和宋神宗说:

  “吾闻民间甚苦青苗、助役,宜罢之。”(出自《宋史》,下同)

  宋神宗当时正想干成这件大事,当着祖母的面点头称是,之后却依然支持王安石。曹太皇太后看宋神宗没有说动,又说:

image.png

  “安石诚有才学,然怨之者甚众,帝欲爱惜保全之,不若暂出之于外。”

  意思是:王安石虽然才华出众,但他得罪了很多人,我知道你爱才,想保全他,你可以把他调到京外去嘛。

  曹太皇太后的意思还是要阻挠王安石变法,宋神宗仍然不理祖母,最后,曹太皇太后拉着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(高滔滔)一起到宋神宗面前哭诉说:

  “王安石变乱天下!”

  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,在这个过程中,曹太皇太后发挥着很大作用,王安石被贬,有曹太皇太后的一份“功劳”。

  在那个时代,很多人都有其局限性,欧阳修、司马光等人尚且对王安石变法持批评态度,何况年迈的太皇太后呢?所以,曹氏反对王安石变法,并不能说明曹氏有问题,例如,和王安石并列在“唐宋八大家”中的大文豪苏轼,便曾受到曹氏的恩惠。

  元丰二年(1079年),“乌台诗案”爆发,苏轼因此入狱。这是苏轼一生的最低谷,虽然宋朝不杀士大夫,但苏轼在牢狱中饱受折磨,性命垂危。太皇太后曹氏听闻后,对宋神宗说:

  “闻轼以作诗系狱,得非仇人中伤之乎?捃至于诗,其过微矣。吾疾势已笃,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,宜熟察之。”

image.png

  曹氏以自己病重为由,不让宋神宗错杀苏轼,宋神宗最终贬苏轼去黄州,苏轼因此得救。

  当年冬天,太皇太后曹氏病逝,享年64岁,与宋仁宗合葬在永昭陵。这位大宋传奇的皇后,走完了自己的人生。

  曹皇后去世后,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为其写挽词,其中一句是:

  人伦风化归三世,王室功劳属两朝。

  曹皇后历经三朝,对宋朝贡献颇大,在古代士大夫心中,曹皇后是难得的贤后。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Tags:皇后   神宗   仁宗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